三明如何一步步成长为中国医改“金名片”? | 【贝壳分享】
2019年对中国医改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场起步于2009年的医改至今已经走过了整整十个年头。在卫生健康领域的投入持续增加,着力抓好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5项制度建设,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同样,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做法。在11月底的一场会议上,国家卫健委体改司改革指导处副处长周小园谈到了一点:「地方、基层为国家的顶层设计贡献了非常重要的力量和智慧。」“比如上海,家庭医生签约,“1+1+1”的模式就是从上海走出来的,再比如上海对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基于大数据的这些精细化的测算,都是地方贡献的力量,需要系统地总结这些经验做法。”
除了上海,另一个不得不提的就是福建三明,后者已然成为中国医改“金名片”。
先是11月15日,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广福建省和三明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在总结三明市深化医改经验基础上,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药品耗材集采力度、严格绩效考核和药品耗材使用监管、及时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加大薪酬制度改革创新力度、推进医保精细化管理、构建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七方面提出24 条深化医改重点任务并规定明确时间表,旨在充分发挥典型经验对全局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
由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或一位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医改领导小组组长,2019年12月底前,各省份要制定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具体落实措施。
2019年11月底前,各省份要完成对辖区内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2020年,开展二级及以下公立医疗机构绩效考核。
2019年12月底前,各省份要制定出台省级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及生物制品)并公布,2020年12月底前全面建立重点药品监控机制。
2020年,各地要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并组织实施,2020—2022年,各地要每年进行调价评估,达到启动条件的要及时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加大动态调整力度,与“三医”联动改革紧密衔接。
2020年2月底前,全面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薪酬总量、医务人员薪酬不与药品、耗材、检查、化验等收入挂钩,严禁向科室和医务人员下达创收指标。
现场会图片
那么起源于2012年福建省三明市的一场地方性医改实践,如何一步步影响顶层设计?中国的“医改名片”又蕴含着怎样沉甸甸的力量?
改革
治乱、建制、治未病
通过7年多的改革实践,三明市公立医院改革初步取得成效。群众看病负担明显减轻。全市22家公立医院城镇职工医保住院次均费用由改革前2011年的6553元下降到2018年的5847元,其中个人次均自付费用由2011年的1818元下降到2017年的1680元,同时,公立医院人均收入大幅提升,医院收入结构不断优化。三明市22家公立医院工资总额由2011年的3.82亿元增长到2018年12.40亿元,工资总额增加了2.25倍。从2012-2018年全市22家县级以上医院医药总收入由18.90亿元增加到30.22亿元,年平均增长8.14%。城镇职工医保基金安全运行,病人转外就医比率下降,从而带来医疗资源流动更加均衡,通过推行医学人才、医疗资源、疾病病种“三下沉”,建立医师定期驻乡驻村制度,在医联体内部实施多点执业医师制度,引导患者到基层就医。2018年,全市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人次868.80万人次,同比增长4.66%。医院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医疗服务水平、医疗质量稳步提升。人才队伍与财政运行保持稳定。
转型
构建新型医疗服务体系
下沉
医联体推动医疗资源整合
服务站主要通过“二合四结”方式落地及运行,即整合辖区医疗资源组建医联体,以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为龙头,整合辖区8家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医疗联合体,推动医疗资源整合和下沉,向社区和农村延伸;整合医疗和养老等项目资源,把社区卫生服务站与社区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等项目、资金整合起来,集中力量推动医养结合服务项目建设,把项目、资金的效益发挥到最大。将政府投入与社会捐赠相结合,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采购设备设施,招聘服务人员,搭建服务平台。鼓励并接受社会捐赠和社会义工服务,与三明阳光义工联盟,为广大老年人提供服务;将公益性与经营性相结合,免费对老年人、残疾人服务,采取最低收费方式开展部分医疗护理、配餐等服务项目;将无偿服务与低偿服务相结合,通过宣传发动,吸引社会公益组织、三明学院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引入海都公众延伸提供低偿家政、个案服务;将日常化与临时性相结合,实行每周开放五天、每天开放9小时,并根据节假日和相关机构安排,开展生日会、唱歌会等活动。
目前,服务站“333”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基本形成,即:建立医养服务、老年人日间照料、残疾人康复三个中心;实现保健、娱乐、帮扶三大功能;构建政府主导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投入机制、社会管理与居民互助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公益性与经营性相结合的运营机制。
破局
打破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行政壁垒
早在2017年4月,三明市尤溪县启动以医保支付为利益纽带的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打破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行政壁垒,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依托原县医院和县中医院组建尤溪县总医院(医共体),下辖15个分院(乡镇卫生院)和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全县44.47万人民的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总医院(医共体)现有在职职工2020人。县级医院编制床位920张(原县医院500张、中医院420张),开放床位1005张;乡镇卫生院编制433张,全部开放。2018年,县级医院门急诊量74.74万人次,同比下降0.1%;出院病人3.95万人次,同比下降5.29%;医疗业务总收入3.19亿元,同比增长9.78%。乡镇卫生院(城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急诊53.12万人次,与上年同比增长9.41%,出院病人1.71万人次,同比下降6.87%;医疗业务总收入5387.59万元,同比增长9.64%。
记者看到,三明市尤溪县通过建设1个县域紧密型医共体,从而推动县乡人财物和乡村“七统一”管理。坚持中西医并重,出台人才引进、薪酬工分、药事服务、财政补助等11项扶持中医药发展倾斜政策,促进中西医院协同发展。实行县域医保基金打包支付,督促总医院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医疗服务模式,医防并重。总医院成立全民健康管理部、中医院成立中医药健康管理部,乡镇分院成立全民健康管理站,县乡两级医疗机构通过规范医疗,提高技术,遏制过度医疗,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扎实开展驻乡驻村,推动医疗资源下沉,构建分级诊疗格局。创新慢病管理,开展分级分类分区分标管理,织密健康防护网络,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同时,通过内引外联,与省内多家三级甲等医院建立了长期医疗联合协作关系,成立远程医疗会诊中心、远程心电、影像会诊中心、在线专家门诊、中医药互联网+、消毒供应、检查检验等12中心,努力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
据悉,下一步,三明市针对医改将围绕持续深化医药、医保、医疗改革,始终坚持预防为主方针,着力推动健康产业发展,切实强化责任担当等多个方面展开。
以上信息综合整理自央广网、健康报、体制改革司、八点健闻、长城证券等。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