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珑投资王如伟:投资人视角下,Biotech的底层投资逻辑


微信截图_20230328155035

医健行业的信心和底气

过去一年,创新药行业经历了资本寒冬,在市场格局变化,由此积累了一些悲观情绪。但是,悲观并不等同于恐惧,对医健行业还是要有信心和底气的。

从宏观层面上来说,中国的医疗市场规模每年都有一定的增幅,市场反馈一直是正向的。同时,行业利好政策也是比较多的,包括国家的投入、招商引资的力度等,都是相当大的。比如医保谈判、集采等,也给创新药的发展腾出了很大的空间。“我们投资的企业当中,有一家仅仅用了5个月时间就进入医保,仅1年时间销售额过亿元。在以前,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让我们看到,整个行业的景气度依然存在。

此外,大家出海的冲动也很大,包括License-out / in。在过去的两个月里,已经发生了好几起大额交易。虽然大环境充斥着不确定性,但是从民间技术交流的角度来看,还是非常活跃的。

除了市场空间持续扩大,创新药行业的景气度还体现在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上,市场增量将不断释放。

“前段时间走访了几家医院”,这几家医院的院长们都提到很多疾病缺乏药物的问题。实际上,临床上缺乏的是具有时代感的药物。有些药物,从化学结构来看是新的,但未必是具有时代感的产品,也未必是临床真正需要的产品。这就要求Biotech能够勇于作出改变,去引领、创造一些东西,甚至颠覆原有的东西。

未来创新药行业的主流是如何创造需求,利用热门靶点或者全球性靶点发掘真正的临床需求,同时也要去满足一些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创新药领域是被需求拉动的。

另外我们也看到一个现象,近几年生物医药行业的杠杆越来越大。大家也产生这样的疑虑——是不是代表着泡沫越来越大?

市场不断膨胀的过程就是泡沫集聚的过程。不过,有泡沫不一定是坏事。中国创新药行业就是在这一过程中蓬勃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应该以理性的态度去看到泡沫,甚至学会拥抱泡沫,与泡沫共舞。这对创业者来说是一种能力——在浮躁的社会中保持宁静,经营自身和企业,保持优质性和稀缺性。

对投资人来说也是如此,无论何时,投资人都需要把资金投到企业当中。“钱永远不会睡觉。”投资的价值来源于企业的价值。优秀的企业总能获得投资人的青睐。

虽然资本趋于理性,但是资本的流动性也决定了资本不会沉浸,机会始终存在。

Biotech的投资逻辑

以投资人的视角来看,投资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其实就是找一个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归根结底是两个字——靠谱。

当下的时代,我们的企业都在追求创新。但这是不是真的在创新?如果只是扎堆于热门赛道上,或者做一个漂亮的PPT,那是一种伪创新。现在出现了一个新的名字,叫“PPT创新公司”。因此,投资人更加需要擦亮眼睛,从中甄别出具有创新精神和时代感的企业。

人永远是其中最大的变量。人有个性,有偏好,人不是机器,与人打交道,更多注重的是管理的哲学和艺术。

我们也会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判断对方是否靠谱。

首先是沟通。德鲁克管理哲学中,沟通的分量占了85%。如果缺失了良好的沟通,企业将失去85%的能量。沟通本身是感性的,但从理性的角度来看,又是一种重要的手段。企业文化、工作流程、成果转化等,都是通过沟通去落实和延伸的。所以说,没有沟通,也就没有团队,无法形成向心力,也就无法齐心协力攻克难关。

其次是效率。一个合格的企业家或者CEO,一定能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研发效率和市场转发效率,推动企业快速发展,而不是因为某些方面的能力不足或者思维高度不够,阻碍了企业发展进程。

最后是善意。善意是写在脸上的,是刻画在行动上的。面对团队也是如此,更应该听见大家的声音。严格是一种大爱。谁对你严格了,谁提出了批评,都是善意的表现。

“人如何体现价值?不在于以前做了哪些事情、拿了哪些奖,这些东西只是代表着过去,一个优秀的企业家或者CEO一定是面向未来的。”未来导向、目标导向,才能管理好一家公司,此外还要持续学习,与时俱进,生产出真正有价值的产品。内外兼修,这也是一个靠谱的人和一家靠谱的企业家必备的素质。

长期效益,成为命运共同体

作为医健行业投资人,我们应该扮演什么角色?除了给Biotech提供资金,我们还在思考如何给予更多的赋能,比如投入更多的管理工作,甚至派遣一位CEO。

很多Biotech是由科学家创办的,他们不缺技术,某个技术点上具有打穿打透的能力,但是作为一名管理者,他们的能力雷达图是不够全面的。贝壳学社最近正在筹备CEO培训班投融资实战训练营,弥补创始人能力短板。

选择好了项目、企业、人,帮助企业家完成个人成长,投资人还需要做什么呢?那就是帮助企业成长,以服务代替管理,赋能企业,实现价值的扩大。

投后服务比投后管理更重要。投后管理主要集中于财务构面,是刚性的,是结果导向的,而投后服务是过程导向的。

通过沟通、价值判断,建立投资合作后,投资人和被投企业本质上是命运共同体,有别于利益共同体和事业共同体,需要不断地帮助他、成就他。“投资人是靠成就他人来成就自己。”所以我们看到的更多是长期价值,而不是短期效益。

除了管理、服务、赋能,还需要孵化。孵化的意思是让企业慢慢独立生存,并不完全依靠资本。

“我们的梦想是投出一些市值翻1000倍的企业。当然,并不是完全为了能从中获得效益,也为了帮助企业创造价值。因此,更需要我们关注技术阶段和分子阶段。去孵化,去支持,帮助一件有价值的事情实现从0到1,从1到1000的跨越。”

孵化企业和项目需要一个过程,投资人有时候需要退居幕后。当对方不需要的时候,要尽量少插手,而不是因为投了钱,凡事就要听投资人的。企业有自己的成长和发展逻辑,投资人尽量少干预。

然而,这不代表不闻不问。在适当时候,当我们发现企业发展较为吃力时,还要进行上述的服务和赋能,帮助企业提速。这是管理的“推拉哲学”,给予推进和拉动。什么时候才是最恰当的?不是没有钱的时候,而是企业在横向发展的时候。企业在纵向深入时,要及时收手。

治大国如烹小鲜,经营企业亦是如此。这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时代,随时都会诞生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大家彼此携手,延长产业链条,互相成就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