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企业,如何进军千亿美元自免药物市场?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全球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市场估计在2030年将达到1760亿美元。虽然市场巨大,但中国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市场开发非常滞后,2021年中国自身免疫及过敏性药物市场规模是美国的7.5%,当年市场规模也仅有85亿美元,远低于美国的1788亿美元。与此同时,本土相关企业左手肿瘤,右手自免,一门深入者凤毛麟角。面对巨大的自免市场,中国本土企业的路,该如何走?
上市药物方面,据医药魔方数据库数据,国外已上市自身免疫领域创新疗法为377款,国内为117款,其中本土药企自研的仅有21款;销售方面,2022年全球自身免疫疾病药物市场规模约1317亿美元,而中国自身免疫疾病药物市场规模约36亿美元。而在2021年,中国自身免疫疾病药物市场规模约为30亿美元,不及司库奇尤单抗一个产品全球一年的销售额。
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贝壳社制
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贝壳社制图
根据卫健委数据,当前中国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人数约8000万人。其中,银屑病、甲亢、干燥综合症发病人数分别为3780万人、1820万人、700万人。鉴于中国庞大的患者群及创新疗法的进步,中国自身免疫病药物市场潜力巨大,将迎来快速增长期。数据摆在眼前,2017年,中国自身免疫病药物市场达17亿美元;2021年,达3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5.2%。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231亿美元。
此外,先声药业目前已有包括艾得辛(艾拉莫德片)、恩瑞舒(阿巴西普注射液)、艾捷维(枸橼酸托法替布片)、英太青(双氯芬酸钠胶囊/凝胶)等多款产品上市。还有痛风、银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病症的丰富在研管线。三生国健有包括301S(益赛普水针)在内的6款自身免疫在研产品。华东医药布局有Arcalyst、Mavrilimumab、HDM3002(PRV-3279)、HDM5001(OP-101)、HDM3001(QX001S)5款产品管线。
虽然管线布局丰富,但是从公司的整体布局来看,专注于自身免疫领域的药企少之又少。但也有可圈可点的企业,比如荃信生物。
荃信生物是一家专注于自身免疫和过敏性疾病生物疗法的临床后期阶段生物科技公司,拥有全面的自主研发药物管线和成熟的商业级规模的内部生产能力,建立了全面布局业内四大疾病领域(包括皮肤、风湿、呼吸道及消化道疾病)的管线,并以皮肤疾病为优先发展方向。
荃信生物的管线中最大亮点是IL靶点的多元化覆盖。其中IL-12/23双靶向的QX001S有望成为国内首款上市的乌司奴单抗生物类似药。另外还有QX002N(一款处于II期临床试验的IL-17A抑制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方面拥有理想疗效);及QX005N(一款经充分验证阻断IL-4Rα的单克隆抗体(mAb),可应用于广泛适用症的广泛作用靶点)。此外,QX006N单抗以IFNAR1靶标,主攻系统性红斑狼疮。
荃信生物的差异化布局给了诸多行业企业以启示。一、仿创结合领跑IL-12/23赛道;二、开发多元化IL系列靶点构筑产品壁垒;三、补充小众的IFNAR1和TSLP靶点,提升差异化。
势在必行的是加快创新药品供给,虽然上述本土企业已经做出示范,但与国外开发较早的产业及头部跨国药企霸占市场相比,本土还未出现能够与之抗衡的头部药企,势单力薄。创新药品供给,抢占市场,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自身免疫领域的新药研发本身就是硬骨头——阴性的临床试验结果并不意味着药物所涉及的生物途径与疾病无关,而临床试验的成败将决定药物研发是否成功。
在创新药物研发上,国内企业还须奋起直追。应从病理机制、诊疗过程、流行病学等多角度深入,准确指导适应症选择以及临床试验设计,才能顺利推进后续实验开发,突破自身免疫药物研发关口。
其次是提升用药可及性和患者教育。由于众多的自身免疫患者分布在欠发达地区,且支付能力欠佳;另外,由于患者对于自身免疫疾病的认知不足导致治疗意识及依从性较差,因此如何提升用药可及性及患者教育,是相关部门及药企都要考虑的问题。
最后,打破以传统小分子制剂为主导的市场格局,扩充生物制剂市场份额。
只有寻求突破、不断创新,真正利益病患,方能实现自身免疫新药的商业价值。
参考资料:
1.《主攻自免和过敏药物,布局全面的荃信生物能否从千亿赛道崛起?》,21世纪经济报道,2023-04-20.
2.《信达生物:国内biopharma翘楚,剑指全球化》,医药魔方,2023-03-29.
3.《MNC深耕的自免赛道,国内企业谁能拔得头筹?》,雪球,2023-05-12.
4.《自身免疫疾病的药物开发与市场》,小药说药,2023-05-16.
5.《恒瑞、华东全面“围剿”仅次于肿瘤的自身免疫赛道》,艾美达医药咨询,2022-08-03.
6.《2023年中国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行业产业链、产值、市场规模及细分领域分布情况》,共研网,2023-04-25.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