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IPO回撤潮还将持续多久?


医疗IPO市场持续遇冷。

随着IPO节奏的整体收紧,叠加行业因素,使得医疗企业上市“紧上加紧”。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未通过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审核、未获中国证监会注册以及主动撤回IPO的生物医药企业数量近29家。

2024年,医疗IPO回撤仍在继续,目前菲鹏生物、翌圣生物、世和基因、爱康生物等IVD企业已接连终止IPO。

 

菲鹏生物

2024年2月22日,菲鹏生物因主动撤回申请文件,其深交所创业板IPO审核状态变更为“终止”。菲鹏生物曾于2020年12月底提交IPO申请,但是此后接近2年的时间,菲鹏生物一直处于IPO注册阶段,直至此次终止IPO。

菲鹏生物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行业领先的体外诊断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营业务为体外诊断试剂核心原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为客户提供体外诊断仪器与试剂整体解决方案。

财报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菲鹏生物的营收分别为2.21亿元、2.21亿元、2.8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3亿元、0.4亿元、0.59亿元。靠着新冠疫情带来相关产品需求大增,从2020年开始,菲鹏生物营业收入实现爆发式增长。

2020年至2022年,菲鹏生物营业收入分别为10.68亿元、23.32亿元、27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高达270%、118%、15.7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33亿元、14.76亿元、9.18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9.73倍、133%和-38%。其中,与新冠疫情相关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97亿元、16.1亿元、18.7亿元,合计高达41.77亿元,为公司三年合计营收的68.5%。

随着新冠疫情退潮,菲鹏生物2022年开始业绩下滑,2023年业绩大幅下滑。

 

翌圣生物

2024年3月20日,翌圣生物因主动撤回申请文件,其上交所科创板IPO审核状态变更为“终止”。翌圣生物申报IPO于2022年6月获得受理,在完成两轮问询回复后选择结束近两年的上市之旅。

翌圣生物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以蛋白质改造和酶进化技术为驱动,聚焦生命科学产业链上游核心原料,从事分子类、蛋白类和细胞类生物试剂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生物科技企业,致力于为生命科学领域内的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通过打通分子酶、蛋白、抗体、核酸、细胞的技术开发路径,成为国内少数同时覆盖三大品类生物试剂研发和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诊断与检测和生物医药等领域。

目前,翌圣生物主要服务科研和工业两大类客户。据沙利文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翌圣生物在科研类客户中市场占有率为1.21%;在工业类客户市场,其在中国分子诊断原料酶市场的占有率为2.69%,在中国高通量测序文库构建原料酶市场的占有率为4.50%,在中国mRNA疫苗制备核心酶原料市场的占有率为0.9%。

财报显示,2019年至2022年,翌圣生物营业收入分别为9786万元、18629万元、32156万元及47468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52万元、5014万元、9261万元及6569万元。2022年底,由于核酸检测需求下降,翌圣生物分子诊断原料酶业务市场需求受到较大负面影响,其用于核酸检测的分子诊断原料酶业务出现大幅下滑,导致2022年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近30%,2023年上半年,翌圣生物已无新冠相关收入。

科创板上市委曾在第二轮问询函中问及“新冠疫情对分子诊断原料酶、高通量基因测序和疫苗制备业务的影响,相关业务未来发展趋势,是否存在收入大幅下滑的风险”。

翌圣生物对此回复,报告期各期,剔除新冠相关产品和代理产品,2020年至2022年公司自有品牌生物试剂销售收入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复合增长率为59.70%,预计未来不存在收入大幅下滑的风险。

 

世和基因

2024年4月2日,世和基因因主动撤回申请文件,其上交所科创板IPO审核状态变更为“终止”。世和基因的上市审核此前曾三次因财务资料过有效期而被中止,随后在更新相关财务资料后4个月,主动撤回上市申请,结束了为期近2年的上市之旅。

世和基因成立于2013年,是中国肿瘤NGS赛道的代表企业之一。招股书显示,2020年,国内肿瘤高通量基因检测市场中燃石医学、泛生子和世和基因的份额分别达到13%、10%、10%,均居于行业前列。

2018年,世和基因自主研发的益胜康™“EGFR/ ALK/ ROS1/ BRAF/ KRAS/ HER2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可逆末端终止测序法)”通过NMPA创新医疗器械审批上市,系国内同期首批获准上市的肿瘤伴随诊断高通量基因检测产品之一。2023年,世和基因自主研发的世和一号®非小细胞肺癌组织TMB检测试剂盒(可逆末端终止测序法)通过NMPA创新医疗器械审批上市,是国内肿瘤基因检测行业的首个NGS大Panel体外诊断产品。

国内肿瘤精准医疗高通量基因检测起步较晚,目前主要应用场景系为肿瘤患者靶向及免疫治疗提供伴随诊断用药指导,相关主要服务及产品尚未进入医保,临床使用目前主要集中在大型三甲医院及肿瘤专科医院,市场渗透率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仍然需要较多市场推广教育和持续研发投入。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世和基因营业收入分别为3.95亿元、4.06亿元、5.17亿元;同期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76.51万元、-9750.50万元、-1.04亿元。

据悉,世和基因大额营收却未能盈利的主要原因在于销售费用、研发费用占比过高。2019年至2021年,该公司销售费用分别为1.63亿元、1.92亿元、2.5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41.26%、47.29%、48.35%。

 

爱康生物

2024年4月8日,爱康生物因主动撤回申请文件,其上交所科创板IPO审核状态变更为“终止”。

爱康生物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专业从事体外诊断仪器及试剂、耗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较早进入酶联免疫诊断领域和血型检测领域。据沙利文数据显示,爱康生物的全自动酶免仪在国内医疗机构及其他端口、血站的市场占有率分别排名第二、第二。

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爱康生物营业收入分别为2.39亿元、3.7亿元、3.97亿元,增速明显放缓;同期净利润分别为3112万元、7483万元、5594万元,呈现先升后降的态势。

招股书显示,2020 年,爱康生物在新冠疫情下核酸提取仪的需求大幅增长,相关产品销量快速增长,产品售价和毛利率处于较高水平。对于疫情影响的风险,爱康生物表示2021年以来随着国内新冠疫情趋于缓和,相关产品售价以及销量有一定幅度下降。其中,2021年其核酸提取模块共销售490台,较上年同期下降32%,同时单价减少6700元,导致该部分收入同比下降36.14%。

据悉,2025年国内酶免仪的市场规模不超过7亿元,爱康生物核心产品所处的酶免仪细分赛道成长空间有限。

此外,化学发光法在检测灵敏度、探测范围上更具优势,近年来在免疫诊断市场份额高速增长,已超过酶联免疫法成为免疫诊断领域第一大检测方法。随着化学发光产品在体外诊断市场进一步普及,酶联免疫产品市场份额将面临进一步下降的风险。

 

从菲鹏生物、爱康生物等来看,其核心业务与新冠相关性较强,随着疫情消散,相关检测需求大幅降低,企业营收出现明显下滑。当行业的短期增量机会消失,企业不得不再次面临激烈的竞争,而市占率偏低、竞争力较弱的企业要重新审视自身寻找新的突破口。

一直以来,医疗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行业前景、核心技术等是IPO审核的重点,而IPO收紧虽然会使一些企业推迟或放弃上市计划,但能让真正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有足够空间良性发展。长远来看,医疗仍是刚需市场,寒冬过后,仍是春天。

参考资料:

各公司招股书

两周6家IPO终止,药企为何频频折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