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带量采购动了谁的“奶酪”?


作者丨莫寒

近日,国新办举行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工作吹风会,按照会议公布的4+7城市试点带量采购时刻表,2019年3月下旬,患者将陆续用上试点采购药品。根据公布的中选结果来看,25个产品中选,降价幅度在52%,最大降幅在90%多,对于患者来说是极大的福音。

这场“4+7”的药品带量采购中选品种大幅度降价。其中恩替卡韦降价90%,恒瑞厄贝沙坦降价60%。华海药业成为中标最多的企业。此外,京新药业、石药集团、扬子江药业都有多个产品入围。而跨国药企仅阿斯利康、百时美施贵宝入围。

据了解,这次招采机制方面设定了一个严格的规程,这次招采跟以往的不同有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以量换价,以价换量;招采合一;确保质量;保证回款。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以往的招采欠款很多、压款很多,无端增加流通企业和生产企业的交易成本,所以必须保证回款。在保证回款方面,医疗机构作为结算货款的第一责任人,同时医保基金拿出30%作为预付款缓解医疗机构在还款上的压力。

4+7带量采购影响了谁?

从此次带量采购政策来看,对行业的影响颇大,而直接受影响的就是患者和药企了。

对于患者来说,随着政策的落地与实施,患者将会用到“物”美价廉的药品,大大的降低了就医成本。以上海为例,上海从2014年底以来,已经实行了三批带量采购。从降价幅度上看,上海市带量采购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三批带量采购合计27个品种,均为片剂和胶囊剂等口服剂型,最终中标价平均每片/粒的价格为0.04~3.06元,与带量采购执行前同一厂家在上海的最近一次中标价相比,平均价格降幅约为57%。

据悉,2019年1月,上海已完成相关细则的制定并下达至企业。按照上海的要求,在“4+7”带量采购中未中选的最高价药品,将根据其与同品种中标价的差额大小,降价10%~30%。对于未中选的非最高价药品,则需在该品种2018年在上海的中标价,或2017年在4+7城市的最低中标价的基础上降价10%。

对于药企来说,企业一旦中标,则可迅速占领大量市场份额,中标所付出的代价是给出最低的价格。企业中标后不用再担心产品销售的问题,能够节省大量促销、流通等环节的费用。而一旦落选,只能眼睁睁看着别家企业“占领”市场。因此维系价格和市场的平衡,成为带量采购中最为关键的博弈。就短期影响来看,本次中标的企业,明年净利润会增厚,不仅市场份额提升,同时每只药品销售的利润贡献也将提升。反之,落标企业则业绩将会受影响。总之,带量采购导致药品降价,将压缩相关产业链上中游企业的利润,但对于单个公司,若在带量采购中争取到较大幅度的销售量提升,从而抵消降价的影响,则对公司巩固行业市场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对于医药代表这个职业群体来说,似乎寒冬将至。医药代表行业此前因为行贿和回扣等事件就一直遭人诟病。当下,带量采购政策的实施,医药行业的购销模式将有一个大的转变,带量采购模式跳过了药品流通的中间环节直接将药品送到医院等医疗机构,如此一来,医药代表这种职业似乎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带量采购政策的推出,总体来看,对于医药行业影响较为利好。一方面,带量可以给药品企业明确的销售承诺和预期,方便企业安排生产和销售,控制成本,从而可以给出更优惠的价格,让患者获得更多收益。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和推动药品采购流程的完善。传统的药品销售模式很多企业不是靠产品的质量,而是靠公关,靠回扣等方式做市场。实施带量采购则意味着通过招投标可以直接签署购销合同,实现招采合一,消除灰色空间,意义重大。在药品招投标中,评标专家主体是医生。在存在“二次议价”空间时,存在主观上预留价格空间以备再议的动机。消除“二次议价”空间,可以反过来规范评标专家的行为,促进评标过程的规范化。

行业人士怎么看?

在华医资本创始人刘云看来,4+7是个风向标更是医药医疗行业的里程碑,这个行业洗牌已成定局。我们应该用变化的思维去拥抱及看待行业的巨变。接下来所有的医保用药、医保的器械都将面临带量采购的谈判,而医保部门将处于绝对强势地位。我们应该更开放地去看待这种现象,说到底这其实就是医疗体制及医保支付方式的变化,过去政府相关部门做不到的事情现在有一定的能力去做了,这是一种进步,让医疗资源配置更合理,也可以让社会群体更多的人受益。但是,必须承认现阶段我国的医疗体制还是落后发达国家很多,国外成熟的医疗商业保险体系在国内实在是太薄弱。支付问题还是个长期博弈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指望短时间达成目的是不现实的。

从投资上来说,行业洗牌的开始阶段就是投资的窗口期,华医资本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把仿制药及创新药投资研究放在了首要重点赛道的地位,我们认为无论是仿制药还是创新药都迎来了投资的时间窗口,研究越深入看得越清楚。我们坚定地认为这些赛道机会已经来临,不仅是国内更应该关注海外的合作投资机会。

启明创投医药领域投资经理毛硕表示,本次“4+7”带量采购试点由医保局强势推动,内在逻辑明确,给行业带来的变化是革命性的。仿制药行业利润将大幅缩减,营销模式将进入低费型工业品模式。以往一直强调的渠道和销售能力可能不再重要,品种的门槛性和独占性将成为核心竞争力。而对于创新药,“腾笼换鸟”后将有更多新药更快获得医保资格,这是明确利好。但国家谈判体系下,产品利润也将大幅下调,现有的创新药估值体系也亟待调整。

天士力资本医药投资部副总经理吴宏忠认为,“4+7”带量采购对医药行业短期利空,长期利好。政策短期内会严重压缩绝大多数药企的盈利空间,加大行业洗牌,提升行业集中度;长期则会倒逼企业进行转型升级,提升企业自身管理水平和加大创新投入。对于医药投资领域也会带来多方面的影响:1、资金向头部基金和各赛道头部企业集中,基金及创新企业淘汰加剧;2、行业逐步降温,估值逐渐回归理性;3、创业门槛进一步提升,没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企业逐渐失去资本青睐。 4、行业创新水平整体提升倒逼投资人提升投资和风险管理水平。

有业内人士认为,带量采购或将成为未来公立医疗机构采购药品的主流模式。

业界分析,对于国家层面的带量采购,降价不是目的,而是结果。其根本目的是发现价格,激活市场机制,净化市场环境。

关于带量采购的目的,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陈金甫在吹风会上表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如果这次改革能够顺利推进,会继续把改革的成果形成制度性机制,进一步推进药品招采制度的改革,让改革的红利使人民得到实惠,同时促进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促进医药机构的优化,也实现医保基金的绩效提高,从而实现把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医保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