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医疗机器人已通过聆讯——手术机器人首发龙头


近日,微创医疗机器人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正式吹响登陆资本市场的号角。手术机器人的应用是未来手术的必然趋势,但这个市场还是个等待开发的处女地,在我国的渗透率极低。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拥有长远眼光和擅于谋篇布局的微创医疗集团将微创医疗机器人单独拆分出来,通过一系列资本手段试图将其迅速催熟。
1
龙头在望

上海微创医疗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微创医疗机器人”)是全球第一梯队的手术机器人公司,致力于设计、开发及商业化手术机器人,以协助外科医生完成复杂的外科手术。

如果微创医疗机器人能够顺利上市,将是微创医疗集团(HK0853)旗下继心脉医疗、心通医疗之后第三家成功拆分IPO的子公司。

手术机器人的历史始于1985年创建的PUMA 560,该机器人可更精准地进行神经外科活检。2000年,Intuitive Surgical Inc.开发的达芬奇手术系统获FDA批准。该系统最初用于治疗前列腺癌,并已越来越多地用于心脏瓣膜修复及妇科手术。达芬奇手术系统经过几代升级后,目前仍是全球最受欢迎的腔镜手术机器人。除腔镜外,其他术式的手术机器人于2010年代开始迅速涌现,如脊柱、关节置换及泛血管手术的手术机器人。

2

手术机器人发展史

来源:招股书

目前我国进行的大部分手术仍然为开放式手术,由于其手术切口长且深入手术区域的程度有限,会导致患者康复时间长、手术时间长、失血量大、感染率高并造成大手术疤痕。传统微创伤手术通过在患者身体上的小切口进行但无机器人辅助,会极大地影响自然手眼的协调及灵活度。手术机器人自首次开发以来,就被寄希望于克服传统微创伤手术的限制来拓展外科医生的能力。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人机交互技术及5G通讯的进步,手术机器人有望扩展到更多的外科专业并实现更高的手术精准度、灵敏度及智能远程控制。

但是,手术机器人在中国的渗透率非常之低。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仅安装了189台腔镜及17台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相比而言,同期美国已安装3727台腔镜及1060台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渗透率分别达到了13.3%及7.6%。手术机器人在中国有着广阔而快速发展的市场。

2020年,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的市场规模为4.25亿美元,预计将以44.3%的复合年增长率快速增长,于2026年达到38.4亿美元。其中,腔镜手术机器人预计将在2026年达到23.2亿美元、骨科机器人将达到4.5亿美元、经皮穿刺机器人将达到2.6亿美元。

3

中国手术机器人历史及预测市场规模

来源:招股书

微创医疗机器人作为全球行业中唯一一家拥有覆盖五大主要手术专科(即腔镜、骨科、泛血管、经自然腔道及经皮穿刺手术)产品组合的公司,拥有强劲的研发实力和巨大的先发优势,有望成长为中国,甚至是全球手术机器人龙头。

先发优势明显

目前,微创医疗机器人拥有三款旗舰产品,即腔镜手术机器人(“图迈”)、三维电子腹腔内窥镜(“蜻蜓眼”)及骨科手术机器人(“鸿鹄”)。其中,蜻蜓眼已于最近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图迈及鸿鹄均已被纳入国家药监局的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处于注册批准阶段。

4

微创医疗机器人产品组合

来源:招股书

腔镜手术机器人----图迈

图迈是首款也是唯一一款由中国企业开发并完成复杂性腔镜手术注册临床试验的手术机器人。主要由一部人体工学外科医生控制台、一辆拥有四个互动机械臂的患者侧手推车以及一个三维高清影像系统组成。通过高度灵活自如的机械臂,图迈为外科医生提供一系列与人体手腕相似的动作,同时去除人体手部固有的震颤。

5

来源:官网

图迈分类为第III类医疗器械,已于2021年5月完成应用于泌尿外科手术的注册临床试验,并已提交注册上市申请,预期将于2022年第一季度取得注册批准。另外,微创医疗机器人计划将图迈的应用扩展至妇科、胸科及普外科手术。

据悉,目前唯一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的腔镜手术机器人是达芬奇Si及达芬奇Xi手术系统,在中国所有三级甲等医院中的使用率不足10%。国内的竞争对手还包括威高骨科的Microhand-S系统和康多的康多系统,不过这两者临床试验进度较为滞后。

三维电子腹腔内窥镜----蜻蜓眼

蜻蜓眼是为检查腹部、胸腔及骨盆区等器官而设计的三维电子腹腔内窥镜。其通过细微切口插入腹壁,并在探查时沿途收集影像。蜻蜓眼双物镜能够为外科医生提供具有自然景深的三维影像。利用蜻蜓眼强大的影像采集、处理及传输技术,外科医生可观看高分辨率、具自然视觉景深的实时器官影像。该等特点大幅缩短外科医生的学习曲线,使彼等能够轻易操作腔镜,进一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6

来源:官网

蜻蜓眼分类为第III类医疗器械,是首款获纳入绿色通道的由中国企业研发制造的三维电子腹腔内窥镜。于2020年8月提交注册上市申请,并已于2021年6月收到批准,即将正式开启商业化上市销售。

骨科手术机器人----鸿鹄

鸿鹄是专为关节置换手术而设计的骨科手术机器人,主要专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应用,该类手术用于去除膝关节表面的受损软骨及骨骼,并以人工植入物取代。鸿鹄的术前规划软件基于计算机断层扫描构建三维虚拟骨骼模型,外科医生进一步编制三维影像术前规划,从而界定植入物的最佳尺寸、适用性、位置及校正。

7

来源:官网

鸿鹄分类为第III类医疗器械,已于2020年5月获国家药监局认可为创新医疗器械,是唯一一款由中国企业自主开发,配备自主开发机械臂的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

除旗舰产品外,微创医疗机器人还用有六款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在研产品,包括脊柱手术机器人、经支气管手术机器人、TAVR手术机器人、R-One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自动针头瞄准机器人系统、前列腺穿刺活检系统机器人。

微创医疗机器人于2015年才正式成立,短短几年间便有所斩获,这背后离不开微创医疗集团背后的资本运作。

股权结构

微创医疗机器人原来是作为微创医疗集团一个孵化项目,开始研发腔镜手术机器人,其后于2015年5月正式注册成立。作为集团内部重组的一部分,微创投资将其持有的微创医疗机器人85%的股权转让予其全资附属公司上海默化,员工持股平台上海擎敏持有15%。

A轮融资于2020年9月至11月进行,原始股东同意以总对价20亿元向高瓴资本、CPE源峰、海南贝霖、凯利易方资本等转让微创医疗机器人当时约9.52%的股权;B轮融资于2020年10月进行,融资总额5亿元,深圳芯龙领投1.5亿元,高瓴资本再次跟投5000万元。至B轮融资结束后,微创医疗机器人估值已达250亿元。

截至投资完成后全球发售前,微创医疗集团共持有微创医疗机器人54.61%股份,员工持股平台上海擎敏持有10.47%,高瓴资本持有8.05%,CPE源峰持有3.49%等。

8
微创医疗机器人全球发售前股权结构

制图:贝壳社

值得注意的是,微创医疗机器人至今尚无任何收入和销售成本,处于亏损阶段,2019年、2020年,2021年上半年的亏损为6980万元、2.09亿元,2.42亿元。亏损主要由研发成本和行政开支导致。

研发投入方面,微创医疗手术机器人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研发成本分别为6188.1万元、1.35亿元及1.6亿元,预计未来研发投入还将持续增加。

微创医疗机器人本次冲刺港交所拟募资规模7至10亿美元,中金与摩根大通为其联席保荐人。

结语

据不完全统计数字,国内目前为止已出现了至少100家医疗机器人创业公司,公开披露融资的超过40家,此外还有博实股份、金明精机、科远股份等部分工业机器人公司也延伸了医疗机器人方面业务。肉眼可见,未来医疗机器人又将是资本抢夺的又一个激烈战场。但不管怎样,微创医疗机器人先发优势已基本确立,未来只剩下商业化这一不确定性,后续发展如何,贝壳社还将持续关注。

参考资料

1、微创医疗机器人招股书、官网

2、《通过港交所聆讯,背靠微创医疗的机器人能否成为国版“达芬奇”?》,IPO捕手,2021年9月16日

作者:黄仲平

声明: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贝壳社公众号立场,仅做分享交流。如需转载,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