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22个在研创新药,“卷王”首药控股冲刺科创板IPO


作者丨陈正青

众所周知,一款创新药的研发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资金和时间,大多数创新药企最多只能同时开展三五款产品的临床试验,强如百济神州也只有11款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而首药控股在研管线高达22个,其中17个进入临床研究阶段,且都是1类创新药。
首药控股是一家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小分子创新药企业,研发管线涵盖了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瘤、肝细胞癌、胰腺癌、甲状腺癌、卵巢癌、白血病等重点肿瘤适应症以及II型糖尿病等其他重要疾病领域。近日,首药控股科创板IPO注册生效,拟公开发行不超过3718万股,募集资金20亿元,用于创新药研发项目、新药研发与产业化基地以及补充流动资金。2016年成立的首药控股,成立至今尚无商业化产品上市,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让其累计未弥补亏损达3.7亿元,而其22个创新药研发管线成色如何,又何时才能为其实现盈利?

创新药“内卷之王”?
截止招股书签署日,首药控股在全球范围内获得140项发明专利,研发管线共有22个在研项目,均为1类新药,其中11个为完全自主研发,11个为合作研发。自主研发项目中,1个在研产品已进入II/III期临床试验,1 个在研产品进入II期临床试验,4个在研产品进入I期临床试验。合作研发项目中,1个在研产品进入II/III期临床试验、1个在研产品进入II期临床试验,9个在研产品进入I期临床试验。
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研发管线

处于临床阶段候选药物管线

来源:招股书

为何成立仅7年的首药控股能有如此多研发管线?

招股书显示,首药控股的研发管线大多是继承自2010年成立的赛林泰,赛林泰和首药控股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都是李文军,所以赛林泰虽说是首药控股的子公司,也是首药控股的前身。

在发展前期考虑到资金实力及研发成本等因素,首药控股部分采取合作研发的模式,在合作研发中,首药控股只负责临床前候选药物的发现及筛选,在完成小试合成工艺交接后,由合作方进行后续的GLP毒理实验、临床研发及商业化,双方共同享有知识产权,首药控股按协议约定享有里程碑付款和商业化权益。

2017年以后,首药控股就再未签订合作研发合同,专注于自主研发。目前,进入临床阶段的自主研发产品情况如下:

◆SY-707
第二代ALK激酶多靶点抑制剂,用于治疗晚期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竞品方面,目前国内已上市4款ALK抑制剂,其中3个为进口抑制剂、1个为国产二代抑制剂,另有超过15个ALK抑制剂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SY-1530
二代高选择性 BTK 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多种 B 细胞来源的血液肿瘤(包括多种类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竞品方面,目前国内已有3个 BTK抑制剂药物获批上市,另有超过10个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SY-3505
第三代ALK抑制剂,是国内第一个进行临床试验的国产三代 ALK 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一、二代 ALK抑制剂耐药的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竞品方面,辉瑞的劳拉替尼已于2018在美国上市,国内有3个正在临床试验。
◆SY-5007
选择性RET抑制剂,目前正在进行的Ⅰ期临床试验包括剂量爬坡和剂量拓展阶段,适应症涵盖RET基因变异的非小细胞肺癌、甲状腺癌等实体肿瘤。竞品方面,全球范围已有两个选择性RET抑制剂获批,国内1个,国内另有3个在临床试验。
◆SY-4835
正在进行Ⅰ期临床的WEE1抑制剂,其潜在适应症包括胰腺癌、卵巢癌、乳腺癌等多种实体瘤和AML等血液肿瘤。竞品方面,全球范围内尚无 WEE1抑制剂获批上市,阿斯利康的AZD1775临床进展最快,国内有3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SY-4798
高选择性、高活性FGFR4抑制剂,目前正在进行Ⅰ期临床研究,其潜在适应症包括肝细胞癌在内的多种消化系统肿瘤。竞品方面,国内获批上市治疗肝细胞癌的 FGFR4 抑制剂有卫材的仑伐替尼,国内另有7个高选择性FGFR4抑制剂正在临床实验。不难发现,首药控股的研发管线多为“me to”或“me better”创新,热门靶点“内卷化”严重。

甚至不但与国内同行“卷”,还和自己“卷”:自主研发的SY-707、SY-3505与合作研发的CT-1139/TQ-B3139均靶向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

值得注意的是,首药控股在相同靶点的研发预算上相当节省。同为二代BTK抑制剂,百济神州泽布替尼三年半的研发费用高达34.9亿元,而首药控股SY-1530三年半费用仅为2377.83万元,整体预算仅为1.8亿元,虽说只是在国内开展临床,但少了百济神州几十倍,堪称“内卷之王”。

百济神州研发费用

百济神州泽布替尼研发费用

来源:百济神州招股书

1530研发费用

首药控股SY-1530研发费用

来源:招股书

对于创新药企而言,内卷带来的结果是扎堆产品的价格下跌、净利率下降、市场份额不稳定;但对于患者而言,药企越“卷”,选择也会越多,价格也会更便宜。

这似乎也应和了首药控股的经营理念“造中国患者能够吃得起的一类新药”。

商业化之路要怎么走
由于首药控股所有产品均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开展商业化生产销售,产品尚未实现销售收入,2018-2021年9月净利润分别为-2181.53万元、-3598.57万元、-3.3亿元、-1.04亿元。如前所述,首药控股在发展早期通过license-out合作模式产生收入。2016年以来,逐步减少研发品种的对外合作,并自2017年12月以来,未再签订合作研发合同,收入锐减,主要通过融资收入来维持。
主要收入

主要收入来自与正大天晴的合作研发

来源:招股书

目前最快能上市并能为其带来收益的是SY-707,首药控股正大力推进SY-707针对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关键II期和 III期临床试验。此外,SY-707已取得CDE同意,在II期临床试验结果达到预期后可申请有条件批准上市,预计于明年获批上市。

然而,截止2021年6月底,中国市场共有4款ALK抑制剂药物已获批上市,其中3款进口药物均已进入医保目录,未来有进一步降价的可能,竞争异常激烈。

尽管如此,首药控股仍预测SY-707及SY-3505合计可占有ALK整体市场的份额为12%-24%,在2028年-2030年间有望达到14.22亿元-33.31亿元的峰值销售规模,可以说信心十足。

理想很丰满,现实是首药控股尚未建立完善的商业化生产和销售团队,更无商业化销售经验,还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去实践。

生产方面,目前临床阶段所用药品是委托药石科技进行生产,同时,首药控股已经在北京经济开发区筹建研发及产业化基地,为后续新药上市后的大规模生产提供充足的产能保证。

销售方面,首药控股拟自建营销团队,开展市场教育、建立销售网络,并在产品上市后争取尽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促进产品全面推广。

对于首药控股而言,商业化之路就是逐步将自主研发的产品商业化,面对激烈的竞争,首药控股似乎并不畏惧,并将争取纳入医保作为未来商业化推广的重要手段。

给员工发2.43亿元红包
IPO前,首药控股共经历了三轮融资,其中第二轮融资中,北京政府财政基金亦庄国投斥资2亿独家入股,显示出北京政府对于本土高潜质医药企业的大力支持。经过三轮融资后,李文军直接持有公司65.41%的股份,并通过万根线、诚则信间接持有公司4.09%的股份,合计持有公司69.49%的股份,李文军及其一致行动人共持有公司73.98%股权,其他股东包括双鹭药业、亦庄国投等。
股权结构图

股权结构图 来源:招股书

值得注意的是,万根线、诚则信是首药控股的两个员工持股平台,2020年首药控股开展了大规模的员工持股计划,最终确认股份支付费用高达2.43亿元,员工持股比例超过50%,这在医药企业中属于比较罕见的。

首药控股在其官网中写道:“科学技术就是一层薄薄的窗户纸,若要很运气地戳破它,首先解决好科研工作者的户口、孩子上学、住房、尊严等需求。在没有家庭心思的宽松研发环境下还甘坐十年冷板凳,每天吭哧吭哧地去琢磨头脑中的那个事,才会有重大突破,才能最大程度地释放科研生产力。”

通过股权激励,员工可分享公司发展所带来的股权增值收益,留住人才的同时,进一步保证员工的研发热情和积极性,为持续创新赋能。截至2021年6月末,首药控股共有员工142人,其中研发人员122人,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85.92%。

结语
随着《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发布,我国抗肿瘤药物研发要从“Me-better”向“First-in-class”过渡,重复同质化的创新将被摒弃,首药控股作为一家有情怀的创新药企,后续将如何调整,以及如何兑现其创新价值,值得期待。
参考资料

1.首药控股、百济神州招股书,官网

2.《里程碑,北京本土孵化投资!首药控股科创板过会》,药融圈,20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