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数字医疗,成效初显但任重道远


2023年全国“两会”,“数字医疗”再度成为焦点。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医疗服务的便捷性、可及性;如何完善数字医疗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等关系民生福祉的话题被各代表热议。从代表建言献策中可见,在我国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深入构建中国特色的价值医疗服务体系进程中,数字医疗在缓解医疗供需矛盾、提升医疗服务效率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

当前,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全国各地正在积极探索医疗健康产业数字化升级新范式,其中以天津市、山东省等落地的数字健共体模式为代表,通过构建以数字化为驱动的紧密型医联体,实现了对区域医疗服务可及性、经济性和有效性的提升,相关经验也给行业带来启示。

如天津市的基层数字健共体实践,依托社区建立信息平台,覆盖200多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各级医生在信息平台上针对病人诉求进行诊疗及管理。如某位病人病情超过社区医疗机构诊疗范围,便可通过平台与互联网医院联系,各级专家再通过互联网医院诊治。此外,信息平台还记录了每位病患具体情况,根据病患情况进行精准走访服务,大大节省了医生时间及精力。

宁夏作为全国首个“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近年来大力发展数字医疗产业,打造统一的“互联网+医疗健康”一体化应用服务平台,推动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医疗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加速推动互联网与医疗卫生健康深度融合,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医疗健康需求,数字医疗产业聚集效应逐渐显现。

虽然成效初显,但数字医疗事业依然任重道远。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卢林表示,尽管目前我国已有多个省份出台了“互联网+医疗健康”相关的支持政策,但数字医疗发展仍然缺乏高位引领,创新中心集聚度不高,数据资源、技术资源和产业链资源一体化协同创新平台尚未建立,人才瓶颈等较为明显。他建议,应制定我国数字信息技术与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产业融合的数字医疗产业专项规划。实施容缺、容错、容新的监管模式,以产业基金、科创基金以及融资租赁等方式,为产业发展提供多渠道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