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保,已走到2.0的边缘
不可否认的是,传统商业保险往往将目光聚焦于高利润群体,设置了诸如高昂保费、严苛的健康状况审查以及年龄限制等参保门槛,使得大量中低收入群体、老年群体以及身患慢性疾病的人群被排除在外;在此背景下,惠民保作为一款补充医疗保险应运而生,因此惠民保做好2.0版本的升级,才是对这些消极言论的最好回应。
因此,在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这之间仍然有大量的保险需求在,2015年深圳率先起步,开创性地尝试整合医保资源,针对医保报销后的剩余费用给予一定比例补偿,为市民提供了额外的保障支持;2020年,惠民保迎来了高光时刻,开启全国性的爆发式增长,各地政府积极牵头,纷纷助力惠民保落地推广,保险公司也踊跃参与其中,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截至2022年12月末,惠民保累计上市产品达408款,覆盖全国150个城市,累计覆盖2.8亿人次,累计保费收入约307亿元。
一时间,产品数量急剧攀升,覆盖城市范围持续扩大,参保人次也随之迅猛增长。惠民保从起底到高速发展,最核心的逻辑是够便宜(几十块到一百多不等),有病无病皆可买,高保障;打破了商业保险的性价比差的印象,开启了普惠型医疗保险的时代。
惠民保的出现,直接激发了普通和低收入家庭的的购买意愿,例如,一款惠民保产品,30岁人群年缴保费仅59元,保额可达200万,用最小的支出获得极大的抗疾病负担风险的能力。让保险保障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
而最关键的是在参保条件上可以说是完全敞开。传统商业健康险在参保时设置了重重关卡,对年龄、健康状况、职业类别等有着严格限制;而惠民保则全然不同,它向所有人群敞开怀抱,不限年龄,无论婴儿,还是百岁老人;不限病史,即便身患慢性疾病多年,甚至是重疾患者,同样可以参保;不限职业,哪怕从事高空作业、井下挖矿等高风险职业,也不会被拒之门外。
不过,宽松的参保条件吸引了大量高风险人群,使得赔付风险也随之急剧上升,以宜春惠民保为例,赔付率曾一度飙升超100%,没钱赚那谁还干?探究其背后成因,系当地老龄化程度严重,老年人口占比颇高,疾病发生率随之水涨船高;且当地医疗资源相对集中,医疗费用水平居高不下。加之产品设计初期对风险预估严重不足,保障范围设定宽泛却未合理匹配保费。保险公司因此深陷巨额亏损泥沼,平安养老、泰康养老等行业巨头选择退出这片“红海”,引发行业震动。
尽管如此,惠民保的这些优势依然十分显著,成为其站稳脚跟的关键因素。有限的保费收入在面对高额赔付时,在后续运营中巧妙平衡收支,是可以解决的。
在宣传上基本无需再投入,现在只需做好产品,创新产品即可。首先从保险机构自身利益出发,并非所有产品都亏损。如山西晋惠保,2022年保费规模有7590万元,截至2023年8 月,共赔付金额2704万元,赔付率仅为35.63%。再扣除20%的成本,仍有近3000万元的盈余。还有南京市宁惠保产品盈余近 2900万元、广东省肇庆市肇福保盈余约2000元。盈利逻辑是参保人群结构较为合理,健康体参保比例较高,形成了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合理设置免赔额、赔付比例和保障范围,避免过度保障;或者加强与医疗机构的数据共享,有效控制了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等等有诸多细节。
在保障范围的维度上,例如将罕见病责任、慢性病管理、康复护理服务等 “其他特定责任” 纳入保障范畴,以此增强吸引力。以海南 “乐城特药险” 为例,依托当地医疗特区优势,特药数量持续增加,覆盖病种从常见癌症逐步拓展至罕见病领域,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之光,重拾百姓对惠民保的信心。
总而言之,每个地方各有差异,需在各个环节上做不同的调整,同时还需把握普惠和盈利的平衡。政策鼓励设计长期医疗保险,未来参与惠民保业务的保险公司需迈过资金规模、健康险经营经验等门槛,这将筛选出更具实力与专业性的市场主体,有力支撑惠民保的未来。
在产品创新上,针对不同年龄、职业、健康状况的人群设计差异化产品,满足多样化需求,同时合理设置保费、免赔额、赔付比例和保障范围,精准平衡保障与成本。运营管理方面,借助政策利好,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提升风险评估、理赔审核、费用管控等环节的效率和精准度。此外,加强与医疗机构、药企的深度合作,从疾病预防、诊疗服务、药品供应等多维度入手,来控制医疗费用也是一个方向。等等,以此共启惠民保的2.0版本。
1.平安、泰康退出,惠民保为何被做成了“赔本买卖”?,健闻咨询,2024
2.惠民保的“囚徒困境”,氨基观察,2024
3.“惠民保”困境和集采医药现状,百宝熊猫号,2025
4.覆盖3亿人的惠民保再迎规范:强调长期性,财险公司或将失去经营资格,折扣系数,2024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