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0亿!这款明星药中国区权利易主


当下,中国医药市场不断壮大,在企业全球战略中的定位愈发重要,也成了众多跨国药企的“心头好”,各大医药巨头通过投资建厂,与本土企业合作研发,直接收购卖药等方式纷纷加码中国区,入驻中国已超三十余年的阿斯利康对中国市场的探索从未停歇,近两年更是动作频频,近日,一笔收购又引发广泛关注。

01

博弈珐博进,彻底收割明星药

2月20日晚间,阿斯利康宣布与珐博进(FGEN)达成协议,将以约1.6亿美元(约11.6亿元人民币)收购珐博进中国。并获得用于治疗慢性肾病贫血药物罗沙司他(爱瑞卓)在中国的所有权利,预计该交易将在2025年中期完成。

珐博进主要聚焦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缺氧诱导因子(HIF)的生物学研究和创新药物开发,2014年11月珐博进迎来高光时刻,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当时的还是核心管线候选物的罗沙司他功不可没。

而在珐博进还未登录资本市场之前,阿斯利康就已看好罗沙司他,在2013年,阿斯利康就与珐博进达成协议,以8.15亿美元的总交易额获得罗沙司他在美国、中国以及安斯泰来未授权地区的共同开发和商业化权益,这一合作转眼持续了十年。

但由于珐博进近两年因核心产品CTGF抗体PamrevlumabⅢ期临床试验失败,财务压力剧增,股价和市值遭遇重创,一直在调整和收缩管线,阿斯利康与珐博进的合作也受到了影响。

去年2月,珐博进突然宣布终止与阿斯利康的罗沙司他合作协议,阿斯利康归还该药物美国/全球其他地区(韩国除外)的所有权益,但仍保留中国市场权益。而此次斥资1.6亿美元获得罗沙司他在中国的所有权利,也是瞄准了罗沙司他的市场潜力。

02

罗沙司他中国市场的“高歌猛进”

2018年12月,罗沙司他全球范围内率先在中国获批上市,商品名为爱瑞卓,是第一款外资药企研发并在中国完成全球首发的HIF-PHI创新药物。

罗沙司他相比传统肾性贫血治疗药物如以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s)加静脉铁剂的EPO替代疗法为主的疗法,HIF-PHI更有效,且仅需口服给药,成本降低,患者依从性高,药物一经上市,备受患者青睐。

上市之初,在中国市场,珐博进中国公司负责罗沙司他的临床试验、注册事务、生产和医学事务,阿斯利康负责推广活动和商业分销,登录中国市场之后,罗沙司他无论是申请审批,医保谈价,医院销售都是一路顺风顺水。

2019年8月,用于非透析依赖性CKD患者的贫血治疗的适应症获得NMPA批准;2019年11月,罗沙司他通过国家医保谈判纳入医保;2021年又通过医保降价谈判降,价格降了近一半;2022年罗沙司他作为国谈药品列入“双通道”药品管理。

根据珐博进财报,经历医保降价谈判,罗沙司他2021年销量增长超80%;2022年销量持续稳步上升,成为了销量逼近15亿元的大单品(约14.6亿元),2023销售超20亿元(达20.63亿元),目前虽阿斯利康2024年财报还未出来,但此前业内预计罗沙司他2024年的销售额预计将达到25-30亿元。

尽管安斯泰来在日本、欧洲等市场拥有罗沙司他权益,但由于FDA对心血管安全性的审慎态度,罗沙司他海外市场进展缓慢,其销售额远低于中国。我国约有1.2亿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其中需要透析的病人约200万,98%的透析病人都患有贫血症,存在巨大的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作为第一款HIF-PHI创新药物,罗沙司他在中国市场的拥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03

高光背后隐忧大,阿斯利康打什么算盘?

自2018年在中国获批上市以来,凭借“全球首款口服HIF-PHI药物”的光环和医保支持,罗沙司他迅速成为CKD贫血领域的领军者。但辉煌之下,仿制药与创新药开始围剿。

仿制药方面,罗沙司他化合物专利已于2024年6月到期,大批罗沙司他的仿制药企业如石药集团、正大天晴等入局,已有24家仿制药企业提交了罗沙司他仿制药上市申请并获得受理。石药集团摘得罗沙司他首仿,原研药市场份额面临正式开始被仿制药挤压。

创新药方面,目前全球市场已有阿斯利康/珐博进的罗沙司他、Akebia Therapeutics 的伐达度司他、GSK 的达普司他、Japan Tobacco/信立泰的恩那司他、拜尔的莫立司他以及康哲药业的德度司他产品上市。

信立泰的恩那司他,于2023年6月在国内上市,且当年12月就已进入国家医保,目前处于放量阶段,恩那司他在临床试验结果完全不输罗沙司他,甚至某些指标更优,后续有可能抢占一部分罗沙司他的中国市场。

此外,创新药在研方面,康哲药业的德度司他处于III期临床试验阶段,三生制药的HIF-117处于II期临床试验阶段,恒瑞医药DDO-3055、东阳光药业HEC-53856 均处于I期临床阶段。

可以说,在中国市场一直高歌猛进的罗沙司他将面临不小的竞争压力。对于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阿斯利康并非不知,而依旧斥资收购,主要想进一步巩固其在慢性肾病(CKD)领域的优势,更重要的还是想借助珐博进中国的相关资源,助力自身业务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

此外,本次收购也有助于阿斯利康在非肿瘤业务上进一步拓展,平衡其产品组合。据悉,罗沙司他正在推进肿瘤化疗相关贫血(CIA)的新适应症研究,与阿斯利康的肿瘤业务(尤其是化疗药物)形成协同,HIF机制在肿瘤微环境调控中的潜在应用,可能为阿斯利康的肿瘤管线(如免疫疗法)提供新方向。

结语

阿斯利康的收购,既是资本对创新药价值的重估,也是跨国药企对中国市场战略地位的认可,更是阿斯利康对中国区的加码。

罗沙司他的“高光”与“隐忧”,折射出中国医药市场的独特魅力,未来,阿斯利康能否持续领跑HIF-PHI赛道不得而知,但是本次收购,确是罗沙司他另一个故事的开始,在阿斯利康手里能否更加辉煌,拭目以待。

参考资料:

1、《百亿肾病贫血市场格局将改》新康界

2、《小分子“神药”迎来国内首仿,30亿本土市场重新分配》盖德视界